close

習慣成自然,是我們都知道的邏輯,但大家有去細想過這個身體和大腦的運作機制,其實一直深深的影響我們的生活,甚至是人生嗎?

如果有學過經濟學或社會學,大家應該對一個概念不會陌生,那就是「路徑依賴」,我們都會在面對問題時,採去跟過去類似的方法或態度來處理,因為對大腦來說,這樣就不需要重新經歷從"思考"、"篩選"、"判斷"並"做出決定"的流程,而是直接判斷然後做決定,這樣既能節省時間,也能減少身體的能量消耗,畢竟對我們的遠古祖先來說,每一分能量都跟生存息息相關,今天我為了決定晚餐要吃甚麼而想破頭,等一下去打獵可能就會因為恍惚而發生危險,為了讓這一切更有效率,大腦的機制就會自動的幫我們對做過的決定與選擇進行儲存,供我們下一次快速判斷與決定。

但是,萬一我們曾經做過了錯誤的決定與選擇,這樣是不是也意謂著我們的大腦一直再讓我們做錯誤的事情呢?

比如說,我今天選擇了賴床,並多睡了10分鐘,之後一陣子我每天都多睡了10分鐘,久而久之,晚起床就成了我的習慣,身體因為習慣所以不會讓我有"這樣不好"的感覺。因此一旦產生習慣的制約後,身體就會接受這是正常的,所以為甚麼我們想改變習慣是這麼的困難,甚至戒除成癮(習慣於依賴某事物)會這麼痛苦的原因,因為我們在告訴大腦與身體,原本正常的一切是不OK的,這確實違反了能量節省的機制,所以大腦與身體會試圖給我們挑戰,讓我們回到過去的習慣,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依靠一個關鍵:我們的意志力。

當我們以為完全掌控自己大腦與身體的今天,其實人們根本只平均使用了10%的腦力,身體也有各方面的侷限,但是人的大腦與身體都有一個特性,就是具有極高的「可塑性」,如果我們能依照更健康,更穩定的方式來訓練大腦與身體,久而久之就將他們塑造成健康、穩定的狀態,就像成語"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",我們的決定時時刻刻在影響大腦與身體,所以習慣可以改變命運,真的不是一句嘴砲的話,相反的,它用最理性的方式提醒了我們,一切都是習慣的累積,我累積了好的習慣,就能成就好的結果,反之亦然。

會想到這些,其實是因為今天正好在反思自己一直以來的狀況,我也有蠻多壞習慣,比方說晚睡、賴床、拖延,舉我自己成功克服的例子,就是愛吃零食這件事:小時候,每次考試考得好,爸媽就會買餅乾和巧克力獎勵我,從小吃到大其實也覺得沒甚麼,但是零食其實是非常高熱量的東西,尤其是我最愛的洋芋片和牛奶巧克力,而我偏偏又是一旦胖起來臉就會變得很大的體質,所以這樣的狀況一直跟了我直到去年,去年下半年我告訴自己,我真的不想再繼續胖下去了,所以我全面戒掉了零食,完全不買、不逛、不看,第一個月還蠻有效的,體重有減輕且臉也瘦了,但一次別人送我一包餅乾之後就破功了,我又連續吃了一個月,習慣再次駕馭了我,於是,我改變了原先純粹限制自己不能買的方式,變成我如果能堅持一週都不吃,那週末就可以讓自己去吃一次優質的大餐(當然是更為健康的食物),因為有獎勵機制,後來就堅持超過了三個月,現在,我已經不需要獎勵機制就能維持不吃零食,對我來說,大腦和身體都能接受這只是不必要的熱量,所以我不需要它。

在這個過程中,意志力扮演了甚麼角色呢? 那就是每次我被舊習慣誘惑的時候,"它"會提醒我,讓我看到一旦保持這個習慣下去,我能變成更好得自己,當這個心念一直維持在我心裡,這個調整習慣的過程就能維持下去,當我們堅持過21天的時間,新的習慣就會成型,我們也真正的變成了更好的自己。

改變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如果你也覺得自己有想改變的習慣,不妨挑一個小的、簡單的,然後從今天起就為自己設定目標,並給訂定短期的獎勵,然後想一下自己在堅持一個月後的樣子,記住這個樣子然後開始你的挑戰,當你每成功讓自己改變一個小習慣,你就會多擁有一分的動力,久而久之,你會發現自己持續在進步,變得越來越好,不知不覺,你已經把成長變成你的習慣了,這樣的慣性,就是是我一直努力在鍛鍊的,希望看完文章的你,也可以達到喔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習慣 慣性 路徑依賴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l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